在上海,有这样一家公司,它的年度利润增长,曾经一度比2003年第一年开展业务翻了132.63倍;它的1800多名员工密密麻麻遍布整个上海,并且有一张蜘蛛网似的地图;因为它的出色表现,深交所也专门为它做创业板上市辅助工作;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,每年都有投资人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。
我记得第一次接受《创业家》采访是在2009年4月,那时京东虽然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,但依然是家小众公司。时间推移,在过往的一年多里,电子商务的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京东也在这股浪潮中从一家小众公司向大众企业进行蜕变。以往参加活动,我要介绍我是谁,京东商城是做什么的。而今年,当我再作自我介绍时,对方会打断我——老刘!我在你的京东买过东西。以前我思考的是京东如何发展,思考如何拿下那些大牌厂商,如何让用户减少投诉,让他们有更趋完美的网购体验。而现在我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产业链打通,让上游企业获利,让消费者更满意,如何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多出一份力。以前,我决策的可能只是几十万、几百万的订单,决定这个月、下个季度的预算,而今年我需要对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负责。若在几年前,这好像是一个天文数字。但今天,这一切几乎顺理成章。以前,每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,我会想,我该向谁请教,我该学习些什么。而今年,我发现,很多决策是在不断的积累、沉淀中便完成了,你可以随时调用。今年年初,我说过,2010年的目标是100亿元。目前看来,这个数字有些保守。但我还是习惯保守,物流、客服、售后等做扎实后,该来的自然会来。以前,媒体总在问,花那么多钱买地盖库房,有没有必要。现在大家都不问了。因为,过去一年京东取得的成绩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。电子商务已经从前台较量转到后端,大家拼的是技术,是仓储,是物流,是服务。如果你的配送、售后跟不上,你网罗来的用户很快都会流失。那时,你再想把他们拉回来恐怕要付出十倍的代价。也许有人会问,基础设施建好了,用户来了,为何又要赞助中超、投央视广告呢?因为电子商务在中国还不够“知名”,还有一些负面的声音,我们还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,让他们进行体验。好酒也怕巷子深,当京东发展到百亿规模的时候,仅仅靠口碑传播是不够的。而且,选择在这个时间,也是因为我们的后端,技术、仓储、配送、服务都做好了准备。这一年改变了很多,但其实也积淀了很多,在经历了洗礼后,我觉得自己更加坚定,一些骨子里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。我还是那个老刘,每天还是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看网友的留言;我也还是那个不太好说话的被投资者,会在出现分歧时毅然决然地选择我认为正确的决定。京东也还是那个“价格杀手”,为用户带来更低的价格,当然还有更满意的服务和更丰富的产品。